夜晚来临,灯光给我们以光明和温暖,我们每天都点灯,但你知道电灯是怎么发光的吗?里面每天发生了什么变化吗?
灯泡所以能够发光,是因为电流经过钨的金属丝(又称钨丝)时产生高热所引致的。我们所以选用钨丝,是因为它是熔点Z高的金属(其溶点力3422℃),在摄氏1000多度的环境下仍旧保持不变,而其他金属在这环境下早已熔掉了。
钨丝和很多金属一样,在高温时很快便会被氧化和烧断,所以灯泡里不能存有氧气。但如果抽出所有空气令灯泡真空,高温的钨又很容易蒸发成为气体,缩减了灯泡的寿命。那怎办呢?
为了延长灯泡的寿命,灯泡里会载满氩这种惰性气体,并且加了点压力,以减低蒸发的机会。此外,灯泡里还加点碘,同样是为了减慢钨蒸发的速度。这是因为钨和碘在约1000℃的环境下会变成碘化钨,但当碘化钨再接触高热的钨丝时,又再变回钨和碘。这样,便可以使灯泡的寿命延长一点了。
日光灯的原理是:
等离子体放电,使日光灯中的低压汞蒸气放电放出紫外光,波长为254纳米,这种光是人眼看不见的;
254纳米的紫外光激发管壁上的荧光粉(卤粉,即卤磷酸钙,化学成份:Ca5(PO4)3Cl:Sb,Mn),荧光粉中的Sb(3+)发出蓝光,而Mn(2+)会发出黄光,蓝光和黄光为互补色,复合成我们看到的白光。 从原理中可以看出,全部过程并不涉及化学反应,因此不能算化学变化。